芭蕾舞剧《死水微澜》:东方女性邓幺姑的敢爱敢恨
巴蜀文学名作中,李劼人的小说《死水微澜》具有深远的影响。11月3日,重庆芭蕾舞团将携舞剧《死水微澜》亮相大宁剧院,该剧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小说故事发生在四川天回镇,为舞剧将芭蕾与地域文化元素结合创造了更多的可能。“小说中邓幺姑敢爱敢恨的鲜明形象,好比东方的安娜·卡列尼娜。”重庆芭蕾舞团团长、艺术总监刘军认为,《死水微澜》将极具张力的角色搬到舞台上,讲述东方女性的善良与坚韧,是非常有价值的创作尝试。
敢爱敢恨的东方女性形象
在社会大变革的时期,个人命运渺若微尘。舞剧中邓幺姑举行了两场婚礼:中式婚礼上抬轿的力夫挥舞起漫天的红绸,以男舞者的力与美演绎出传统的喜庆色彩;西式婚礼中一段舞步幅度小而急促的快舞,展现了邓幺姑追爱路上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其中,西式婚礼的场景是舞剧版的独特创意,“新郎”顾天成穿中式白袍,戴西式礼帽,留长辫子,营造出极度荒唐的戏剧感。“西洋的生活方式渗透当时人们的生活,舞剧展示的就是这种不和谐。”在刘军看来,主人公邓幺姑虽然是小人物,但她牺牲小我成就大家的选择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我们希望作品中的人物能够有血有肉,如果把大爱的故事讲得通透,这部作品一定是感人的。”
融会贯通东西方肢体语汇
用芭蕾讲中国故事,难度不小。如何将东西方肢体语汇融会贯通、有机结合,几乎算是一门新的舞蹈学科。
“这台戏从2017年能够巡演至今,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我们找到了故事和芭蕾、川剧等元素的结合点。”据刘军介绍,西方人的下肢更加发达,从芭蕾、足球可以得到体现;而东方人的上身发展得更加灵活,像孔雀舞、乒乓球。“立起脚尖,就需要调整人的重心;在中国舞中,跳上身很丰富的舞段时,是可以几乎不管脚部的,没有太大重心问题。将两者的特点结合起来,对舞者要求非常高。”
重庆芭蕾舞团探索有着地道“川味”的艺术道路。比如开场时,女演员以竹叶作为指甲的延伸,在道具的使用方式上参考了民族舞。在芭蕾与戏曲的结合上,主创颇下了一番功夫,力求服务于人物和社会关系,而不是生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