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今年,大兴安岭迎来开发建设60周年。60年来,大兴安岭探索出一条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绿色发展之路,植绿、护绿、兴绿,让生态家底更厚、富民路子更宽。
科技助力,筑牢最北生态屏障
走进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阿木尔林业局的轻基质育苗大棚,千万盏白色育苗营养杯盛托着一株株细小的红松种苗,在阳光下绽放着稚嫩的青黄。
“只造不管,等于白干。”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探索出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模式给出了答案。通过留优去劣、采次留好,采取透光、修枝等方法进行综合抚育,提升森林蓄积、森林碳汇能力和森林生态系统功能。
两业并举,端起生态金饭碗
大兴安岭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这片林海雪原孕育出无数天然、无污染、纯绿色的珍馐。
“我国大部分野生蓝莓都来自大兴安岭。”阿木尔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穆臣伟说,他们成立了专业化、商业化运营团队,将103种产品线上推介销售。
搭建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在大兴安岭寒地生物中试基地食用菌实验棚,一排排形似“小木墩”的菌包笔直罗列,黄褐色的灵芝犹如撑开的小伞,菌盖层叠错落,长势喜人。
“我们培育的松杉灵芝生长期一般是两年,可以收获三到四茬。”农艺师胡海冰告诉记者,从目前收获的两茬灵芝的品相和产量上看,这种创新模式是比较成功的。
60年来,大兴安岭探索出一条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绿色发展之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座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
相关文章 -